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学科科研 >> 社会服务 >> 正文

设计助力苗绣文化 -艺术学院教师团队走进“王的手创”

发布时间:2022-11-15   作者:应枝   来源:    浏览量:

为持续跟进苗绣从业人员能力提升工作,艺术学院教师团队在11月中旬与“王的手创”设计团队进行了别开生面的交流,就如何实现商业反哺乡村进行深度讨论。非常感谢行业内领先苗绣文创团队“王的手创”能够积极分享苗绣文创产品设计及品牌推广应用的经验,为“西苗东秀”融合助力。


“王的手创”工作室一角

“王的手创”缘分是从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产品设计(民族民间美术技能)专业开始的。创始人王丹青在2012年成立了“王的手创”并在之后的岁月集结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慢慢发展壮大。“王的手创”的主理人大王介绍品牌创立的初衷是想要拯救即将失传的苗绣工艺。为了寻觅和传承传统苗绣,大王与其团队深入贵州山苗寨,寻找精通苗绣的手艺人和绣娘。

                    “王的手创”的主理人大王向艺术学院郑桂玉书记介绍绣娘团队

目前,“王的手创”团队从两个人发展为现在近30人的工作室,约1400名绣娘加入刺绣队伍,他们大多是苗族人,也有部分侗族、布依族的村民。仅淘宝店铺的粉丝关注数便有60多万。工作室分为制作和设计两大板块,刚进入文创园区大楼大王便首先带领参观了制作区域。制作团队由5位绣娘流水线操作,巧妙地将五毒金蟾香包的制作工艺分解。该款香包巧妙地融合了中草药与苗绣文化,使一只只生动活泼的金蟾散发出让人安心的香味。

“王的手创”的主理人大王在给艺术学院郑桂玉书记介绍产品细节

设计部门的氛围非常很融洽。“王的手创”设计团队并不是完全与制作团队分割,相反的几乎在场的设计师手边都放着基础苗绣材料与商品研发小样。设计总监古风说,在选择工作团队成员的时候他会优先筛选对苗绣传统文化感兴趣,且有手工功底的设计师。入职后他们会定期对这些设计师进行基础苗绣的培训,从而提升设计师对苗绣特征认知,促进设计师在之后的设计中可以活用这些苗绣元素。

设计总监古风与教师团队分享创作经验

在工作室的作品陈列墙中,大王向教师团队展示了“王的手创”成立以来几乎所有的文创产品。陈列柜中的手工工艺品清晰得展示了公司产品从最原始的图案逐渐发展为像《大鱼海棠》里的鲸鱼原型公仔、别致精美的苗绣耳环、胸针等形形色色的原创手工苗绣产品的发展脉络。


大王向艺术学院教师团队进行文创产品讲解


大王说“王的手创”是在2016年迎来转折的,这一年《大鱼海棠》找到“王的手创”一起参与周边产品的创作,此后《你的名字》、《大护法》,悦诗风吟、兰蔻、中国博物馆等相继找来,品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从小众的手工产品出发,力求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美学的融合,“小众产品大众化”的“王的手创”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商业化的可能。

“王的手创”与兰蔻,大鱼海棠联名合作文创产品

在会议室大王,古风及教师团队就苗绣文创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中大王一直强调原创与纯手工是“王的手创”始终秉承的原则。大王说“苗绣文创这件事做起来难不仅仅在于设计创新,还在于大众对其的固有想法。不同于苏绣杭绣看起来高贵大气,苗绣从产出时就是便于苗族妇女干农活时穿着的靓丽便装。大众对苗绣的观感更多的得停留在了运用便宜材料制作的传统非遗工艺品,很难与作品背后花费的大量时间联系在一起,从而定价难,容易被误解。”因此在提升苗绣文创的时候,并不能把重点放在如何精细大量得使用苗绣这一技法,而是应该在于放大苗绣技法的优势及特色。例如苗绣的色彩对比鲜明,苗族人常把红色跟绿色搭配在一起,这在其他刺绣中可能不太多见。或者是苗绣的造型更加夸张,更符号化等。

 

大王与教师团队在会议室深度探讨

此次交流,“王的手创”团队为苗绣从业人员能力提升工作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与方向。目前,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得筹划迎接兔年到来新的文创系列产品,非常期待看到新的优秀苗绣产品。也期待在未来艺术学院能有更多机会与“王的手创”合作,进入课堂,让学生们也能深入感受苗绣等非遗传承在当代艺术领域的无限可能。

大王,古风与艺术学院教师团队合影留念


下一条:西苗东秀 ——深入苗绣现阶段文创设计和人才培养交流纪实

关闭

Copyright  © 2018艺术学院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15558号-5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