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全力推进“名校民办”“提质升格”“申硕攻坚”的关键阶段,为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响应李鲁校长“十五五”“实施科研创新跃升工作”和拿出“攻坚克难的实招硬招”的部署,破解艺术与设计类学科在课题申报、论文发表中的短板,由艺术学院、城建学院联合主办,校科研处大力支持的《设计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培训(量化)》暑期班,8月21日至23日在拱宸桥校区顺利展开。
本次培训特邀了东南大学教授、博导侯冠华博士主讲,主要从事人机交互用户体验、适老化设计和设计教育等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其中刚获得了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在Nature子刊、设计学顶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且在指导青年教师科研方面经验丰富。
培训班共有来自艺术、城建、人外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40多位教师参加,人数远超预期,充分体现了教师群体对科研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

开班:精心筹备,回应科研迫切需求
在开班仪式上,校科研处处长陆胤、艺术学院院长赵燕、城建学院院长金小群、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郑桂玉等领导出席,陆胤处长强调高水平论文与国家级项目是“申硕”关键指标,鼓励老师们要努力将艺术创作与理论总结、成果发表结合起来;赵燕院长则表示论文发表是推进有组织科研的重要抓手,两位领导均勉励教师珍惜学习机会。艺术学院副院长陈金平主持开班仪式并指出,本次培训是为艺术设计类老师搭建一个精准提升科研能力的平台。

授课:全流程干货,理论实操深度融合
为期三天的培训中,侯冠华教授以“实用、系统”为核心,搭建起从基础方法到高阶技巧的完整教学体系,带领学员沉浸式完成科研全流程学习。

首日聚焦“研究起点奠基”,上午通过“设计学领域高被引文献拆解”“关键词精准检索策略”等实操演示,指导教师高效筛选优质文献,并结合“如何从日常教学实践中提炼学术问题”的专题分享,帮助大家突破“选题难”瓶颈;下午则系统讲解量化研究方法的核心逻辑,以“用户体验设计评估”为例,拆解问卷设计、样本选取、变量设定的关键要点,让抽象理论落地为可操作步骤。
次日深耕“数据处理实战”,侯教授围绕IBM SPSS Statistics软件展开教学,从数据录入规范、信效度检验,到相关性分析、回归模型构建,均通过“案例演示 + 学员实操 + 实时答疑”的模式推进。针对教师提出的“小样本数据如何提升分析可信度”“异常值处理技巧”等问题,他结合自身研究案例逐一解答,现场互动频繁,学习氛围浓厚。
最后一天直击“高阶写作与投稿”,聚焦 SCI/SSCI 英文论文创作,侯教授以自己发表在设计学顶刊的论文为例,拆解标题拟定、摘要撰写、引言逻辑、讨论部分深化的技巧,尤其强调 “学术语言规范化”“研究创新点可视化呈现”的重要性;同时分享国际期刊投稿经验,包括期刊匹配策略、审稿人意见回应技巧等,为教师打通“从写作到发表”的最后一公里。

结课:凝聚共识,蓄力科研新征程
结课仪式上,陈金平副院长首先称赞侯冠华教授其倾囊相授让大家 “在科研的小黑屋里开了一个洞,照进来一束光”。随后向全程坚守的参训教师点赞,肯定大家在繁忙工作中抽出暑期时间专注学习、追求自我提升的精神。同时也对筹备此次培训活动的幕后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最后郑桂玉书记总结发言。她感谢侯冠华教授:“三天授课精彩饱满,兼具理论与实操,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她也点赞各学院教师:“暑期酷暑仍热情参训、专注投入,这份学术积极性令人感动。” 最后期许:“此次培训是树人学院珍贵学术契机,望老师们转化所学,深耕科研,收获学术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