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10月14日下午,艺术学院于杨汛桥校区尚德园4-206会议室举办“课堂教学磨课提升”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聚焦艺术与科技系课程建设,由艺术学院教学副院长谢汇主持。艺术学院院长赵燕教授、院党委书记郑桂玉教授、校教学督导莫小不教授、外部专家毛德宝教授出席会议,艺术与科技系全体教师参会。

研讨会“磨课”环节首先由四位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进行课程展示,校教学督导与外部专家围绕教学内容、方法与效果进行了专业点评。随后,与会人员围绕艺术与科技系核心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计优化与教学方法创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在课程展示环节中,四位教师依次展示了其课程的核心设计与创新实践内容。虞光云老师以“技术美术”为核心,构建了从设计到交互的《游戏UI设计》闭环训练体系;江梦龄老师通过模块化项目驱动《三维渲染(Maya)》教学,系统培养学生的渲染技能与工程思维;于海洋老师则在《混合现实创新设计实践》中,基于Unity引擎通过项目驱动,指导学生融合AR/VR技术开发创新应用原型。张晨野老师则以“影视为案例、拍摄为实践”的翻转模式,引领学生在《数字叙事》课程中完成从理论到短片创作的完整转化;各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各有侧重,有的注重构建严谨的技术工作流,有的擅长用真实项目驱动教学,有的精于推动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充分展现了他们在数字媒体与艺术前沿领域扎实的专业功底、清晰的教学思路与各具特色的创新教学风貌。


在认真听取各位教师的课程展示后,院领导与特邀专家分别进行了多维度、深层次的点评与专业引领。
赵燕院长强调,学科发展必须重视“AI赋能艺术”,充分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艺术创作与教学创新的革命性影响。他指出,教师应始终保持专业自驱力与学习主动性,通过在横向对比中寻找差距、在纵向反思中实现突破,持续提升教学与研究水平。
郑桂玉书记在发言中指出,教师要学会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的双重分析视角。一方面要准确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另一方面要深入把握教材的内在逻辑和素养要求。她鼓励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勇于尝试创新,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智慧,实现自身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
谢汇副院长总结指出,本次磨课活动为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一次成功实践。他强调,教学磨课是推动师生共进与课程创新的系统工程,建议后续加强“备课-授课-评课-优课”的实践闭环以巩固成效。
专家点评环节,莫小不教授提出艺术学院课程同样要注重“思政融入”,实现价值引领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统一;同时强调艺术与科技类实操课程须完善设备应急预案,保障教学顺畅进行。毛德宝教授对各位教师的展示内容逐一进行细致点评。他指出,课程内容应体现“前瞻性”,教学方法应避免“平铺直叙”,并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倡导以项目驱动学习的方式,实现教学过程的“交流呈现、磨炼推进”,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研讨会尾声,艺术与科技系主任胡巧红老师与副主任娄轶思老师系统梳理了本次磨课成果,并就系部下一阶段的课程建设方向与实施路径提出了具体思路。
此次磨课研讨交流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共探交叉模式、精进教学方法的优质平台。教师们后续将充分吸纳专家意见,深入提升教学环节,持续优化课程设计。接下来,艺术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持续深化“艺术与科技”交叉课程的教学改革。